衰老是人们早已注意到的一个自然现象。换句话说,人们想不注意到它都难。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明显衰弱的是背肌、腰肌和下肢肌,这也是人进入老年会出现驼背、步态不稳、容易跌倒的原因之一。俗话说“人老先老腿”,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骑自行车身体活动可以给我们一些额外的身体健康。”一项由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发表的研究表明,骑自行车有助于对抗身体老化,从精神和身体上帮助人们延缓衰老。骑自行车的好处往往比表现出来的更多。具体来说,该项研究采样一组55至79岁之间的84人,所有自行车运动爱好者的结论是他的洞察力,他的反应和身体状况将使他们的生理的年龄低得多。
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通过数据表明运动中的蹬踏效果显著。据研究人员介绍,骑自行车不仅适合成年时的生活运动,更可以陪伴他们白头到老,可以明显打击身体恶化,且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AD)效果显着。“这些年来,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身体会变差,”诺曼拉撒路教授说。“骑自行车不仅有助于保持头脑的警觉,更需要身体很多关节和肌肉系统的协调配合,如无缝操作肌肉,肺和心脏,这使得大幅减少疾病的风险。”教授补充道。
首先,下肢肌比上肢肌的体积大得多,要维持肌肉力量就需要相当大的运动量,而日常生活中以车代步、少行走、少运动等习惯,到老年其弊端就暴露出来了;其次,下肢比上肢距离心脏较远,由于重力的作用,下肢血液回心较上肢困难,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壁的弹性的减小,容易发生血液循环不良,造成下肢疲劳难以消除;再次,老年人下肢感觉向大脑的传递及大脑向下肢发出的运动指令的传达,其准确性和速度都有所下降。因此,为了保证人到老年仍步态稳健、行走如风,应加强下肢肌肉的运动锻炼,保持下肢肌肉的健壮。
由于自行车运动的特殊要求,上肢和躯干多为静力性的工作,下肢多为动力性的工作,长期运动可以提高下肢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运动中由于血液的重新分配,下肢的血液供给量较多,心率的变化也依据踏蹬动作的速度和地势的起伏而不同。如此反复练习,使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增加,有利于下肢的血液循环。神经系统对下肢的管理也可因运动锻炼而协调和准确。现在,固定阻力和功率自行车的出现,更为广大健身爱好者提供了方便而优越的条件。锻炼者可在蹬车前设计出锻炼程序,蹬车时荧屏上会显示出多种信息,如心率、速度、距离、时间及耗氧量等。这些显示的测试数据,更便于锻炼者及时掌握和调整自己的运动强度,以达到科学健身的目的。
骑行虽说是锻炼的好方式,但是我们也要注意适量。如果我们只是想锻炼身体,而不是追求极端的骑行目标,每次骑行控制在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即可。因为少于半小时,我们身体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也没有办法达到消耗脂肪减肥的目的。而超过一个小时,则容易造成人的疲劳,容易发生意外危险事故。骑行的正确方法骑行虽好,但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骑行方法,还是很容易造成身体损伤的。首先我们要选择合适自己的自行车,并且将车把,车座根据自己的身高腿长调节到适合的高度。其次我们在骑行过程中,要目视前方,双手自然握住车把,而不是将身体的力量都前倾压在手臂上,这会对手臂及颈椎造成压力。.后我们还要遵守交通规则,在马路上骑车的时候一定要打起精神,不因为一时疏忽而造成伤害。
骑行就跟跑步一样,是一项非常好的有氧运动,而有氧运动除了可以增强我们的心肺功能以外,同时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减肥方式。而且骑行的过程中,我们全身的多方肌肉都有参与,大腿,小腿,臀部,手臂乃至肩颈肌肉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因此只要骑行方式正确,并且能保证每次骑行都在半个小时以上,是完全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的。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能因为骑行可以减肥,所以在骑行后就大吃特吃,如果摄入的热量超过了骑行所消耗的热量,那么不但达不到减肥的效果,还会增加体重。
骑行作为一种大众性的运动,老少咸宜,但是事情都是会有两面性,还是有些特殊人群不适合于这项运动,那么究竟是哪些人呢?首先,膝盖有伤的人不适合进行骑行,因为骑行时对下半身的压力比较大,如果骑行姿势不正确,很容易对膝盖造成损伤,尤其是原本膝盖就有伤的人,更不适合进行骑行以防加重伤情。呼吸系统有疾病的人群。骑行过程中需要吸入大量的空气以取得氧气补充,如果呼吸道系统有疾病的人在骑行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换气不足而造成危险。骑行一天多少公里合适,一般人主要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话,每天骑5-10公里就行了,不必追求长时间的骑行,否则不仅会造成身体疲惫,更为严重的可能会造成肌肉拉伤等问题。
骑行的注意事项
自行车的车况是我们重要的注意事项,在每次骑车之前,我们都要养成一个习惯,就是检查车闸,车铃是否灵敏,夜骑的时候更要检查车灯是否工作。在马路上骑行时我们也要遵守交通规则,要控制好速度,不可以占用机动车道,遵守红绿灯规则,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为了安全骑行,装备也很重要,头盔,手套,护膝是必备品,如果是夏天骑行,还要准备头巾,口罩,防晒衣等以防止晒伤。